我国基础科学研究领域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破土动工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01-22浏览次数:19

    2007年10月13日,我国基础科学研究领域的又一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在深圳大亚湾核电基地破土动工。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叶向东教授代表我校参加了破土动工的庆祝仪式.

    中科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科技部副部长程津培、广东省副省长钟阳胜、基金委副主任沈文庆、美国能源部科学局副局长罗宾.史塔芬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庆祝仪式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中科院高能所所长陈和生院士主持庆祝仪式。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发来了贺信,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合作组中方发言人王贻芳报告了项目进展情况。

白春礼常务副院长在致词中指出:“中微子研究在微观的粒子物理规律和宏观的宇宙起源及演化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理解和研究比目前的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更基本的大统一理论、对解释宇宙中物质-反物质不对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表示,中科院作为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单位,将一如继往地给予强有力的支持。他预祝在各方的努力下,特别是在中外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实验能获得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和国际影响的原创性创新成果。随后,中科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等七位领导同志和外宾在鞭炮齐鸣声中为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揭牌,将庆祝活动推向高潮。

  中科院秘书长李志刚、基础局局长李定、国际合作局副局长邱举良、院地合作局副局长孙殿义、广州分院院长陈勇、科技部基础司司长张先恩、基金委国际合作局局长韩建国、基金委数理学部副主任汲培文等领导参加了动工典礼。我校“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联合实验室张子平、安琪两位教授作为项目组成员参加了动工典礼。

 

背景材料:

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是在我国进行的、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基础科学研究重大国际合作项目,是中美两国目前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最大的合作项目之一。大亚湾核电基地是世界上进行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研究的最佳场所。经国内外专家反复比较论证,与国际上提出的同类实验相比,大亚湾中微子实验方案精度最高,因此得到了国际粒子物理界的广泛支持。这是中国对基础科学研究做出贡献的又一次重要历史机遇。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将为我国粒子物理研究找到新的突破口,为提高我国综合科技实力,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做出重要贡献。

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有中国(包括香港和台湾)、美国、俄罗斯等六个国家和地区的34个研究单位的190多位研究人员参加,图书馆VIP是主要参加单位之一,这是我校“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联合实验室继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北京谱仪改造升级工程之后参加的又一基础科学研究领域的重大项目。目前,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项目的方案设计与论证、探测器的设计与关键的小模型实验已顺利完成,已具备设备制造的条件,即将开始生产,该实验计划用两年的时间完成隧道与实验厅建设和探测器制造,一年时间完成探测器的安装与调试,争取2010年底开始取数,预计三年后达到物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