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我校近代物理系“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联合实验室与美国夏威夷大学联合研制的BES-III飞行时间探测器Monitor系统,在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联调成功。
BES-III飞行时间读出电子学Monitor系统是国家大科学工程——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升级项目新增加的研制课题,目的是为BES-III飞行时间探测器提供自检手段,检验探测器运行期间的飞行时间测量性能是否稳定。
该项目采用国际合作的形式,由美国夏威夷大学负责激光产生器部分的研制,由我校近代物理系“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联合实验室负责研制其控制和读出电子学模块。2006年下半年正式启动研制工作后,近代物理系安琪教授率领的团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完成了电子学模块的设计和调试工作,实现了好于25ps的时间测量、10bit精度的电荷测量,以及激光器控制、Monitor模式下触发信号的产生等功能,并预留了充分的备份、升级接口。
10月25日,刘树彬副教授带领封常青、郑伟等硕士研究生赴北京高能所,与夏威夷大学的Marc Rosen工程师协作,为双方研制模块的互联进行调试工作。由于双方研制期间讨论充分,对指标和互联信号理解透彻,准备工作扎实,通过鼎力协作,在短期内即联调成功,10月30日成功获取到自检数据。经分析,该系统时间分辨率好于20ps,Monitor系统与飞行时间探测器自检总的时间分辨率好于72ps,该指标远好于夏威夷大学使用其他读出电子学系统自测的指标(大于100ps)。
目前,双方合作人员已开始在BES-III工程中安装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