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应物理学院和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邀请,中科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首席科学家常进研究员回访母校,并在水上报告厅做了题为《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的主题报告。
报告会由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副总师安琪教授主持,物理学院陈向军副院长致开幕词。报告主要围绕暗物质粒子探测的意义、方法及国内外最新进展,尤其详细介绍了2015年12月17日发射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的研制历程、成功飞天后的工作情况及在轨运行期间的最新探测结果,其风趣幽默,深入浅出的讲述风格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报告会后,同学们与常进研究员及我校BGO量能器团队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互动,常研究员结合自己丰富的科研经验为同学们答疑解惑,使同学们对天体物理、核探测与核电子学的发展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在讲座之前,常进研究员访问了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物理学院副院长陈向军教授、天文学系执行主任孔旭教授、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安琪教授等讨论了联合申报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空间间接探测暗物质粒子”项目、联合学院等事项,以及为未来空间站等方面深入合作进行规划。
常进,近代物理系杰出校友,1984-1992年于图书馆VIP就读本科及硕士。现任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副台长、中国科学院暗物质与空间天文实验室主任、暗物质和空间天文研究部主任,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首席科学家。
暗物质和暗能量,被科学家们称为“笼罩在21世纪物理学上的两朵乌云”。目前,我国和世界各国已着手筹建或实施多个暗物质探测实验项目,其研究成果将可能带来基础科学领域的重大突破。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是我国空间科学卫星系列首发星,工作约500千米高的晨昏太阳同步轨道,主要科学目标是通过高能电子能谱测量寻找空间暗物质粒子湮灭的证据。该卫星惟一有效科学载荷采用BGO量能器结合硅阵列探测器、塑闪阵列探测器和中子探测器结合组成。其中,我校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制的BGO量能器分系统,功能上是核心、结构上是中心、份量上是“重心”(BGO量能器质量1.05吨,卫星总重1.85吨),是实现暗物质卫星核心探测功能的关键分系统,可以说是“悟空”的“火眼金睛”。
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本粒子和相互作用协同创新中心(培育)
物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