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应基本粒子和相互作用协同创新中心、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邀请,美国UCLA教授黄焕中访问我校近代物理系,并做了题为“COURE Program and Future Opportunity for Bolometer Detector in China”的学术报告。
报告会由STAR合作组科大负责人邵明教授主持,赵政国院士出席,近代物理系师生挤满了报告会场。报告介绍了双中微子双beta衰变和无中微子双beta衰变的主要理论,物理背景和国际上的几个大型实验,展示了现阶段国际上先进的探测技术,并结合中国四川锦屏山地下实验室的有利条件展望了下一代中微子探测器的前景和可行的发展方向。科大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探测器和电子学方面有深厚的积累,对中微子物理及其探测技术也非常感兴趣,参会的老师和同学在热烈的氛围中积极发言提问。报告会后,部分师生又留下来与黄焕中教授继续就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黄焕中教授是科大客座教授,在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工作,是RHIC-STAR合作组的理事会主席。
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本粒子与相互作用协同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