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全国粒子物理学术会议在我校举办之际,应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邀请,上海交通大学刘江来教授、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何会海研究员分别于8月24日、25日晚在东校区水上报告厅为本科新生作学术科普报告。作为我校物理学院2016级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的环节之一,这两场报告吸引了物理学院及部分少年班学院的新生到场聆听,报告会现场座无虚席。
刘江来教授的报告主题是“寻找宇宙中的幽灵粒子——PandaX实验”。他首先对物理学史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回顾,随后引出近现代天文观测结果,描绘了一个令人困惑的宇宙图像:人们目前已知的普通物质只占整个宇宙组成的很小一部分(约5%),其余全为暗物质和暗能量。其中暗物质占整个宇宙组成的四分之一以上,然而除了通过天文观测可确证其引力效应外,人们至今仍对它的构成一无所知。暗物质与暗能量被并列为二十一世纪物理学上空的“两朵乌云”,对暗物质的研究是当前粒子物理学前沿方向之一,极有可能产生革命性的突破。
除了综述当前国际上所开展的一些间接、直接暗物质探测实验,刘江来教授还详细介绍了他所在的上海交通大学实验组在我国四川锦屏极深地下实验室所开展的暗物质探测成果(PandaX一期、二期),以及正在筹备的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实验(PandaX三期)。刘江来教授不仅详细介绍了该实验所取得的科研成果,还以幽默风趣的语言讲述了科研工作中的艰辛与乐趣,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何会海研究员的报告主题是“走进宇宙线”。宇宙线作为一种来自外太空的高能粒子,不仅伴随着地球上的生物演化过程,对于粒子物理早期的发展更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到了今天,宇宙线的起源及其传播与加速机制等,更是粒子物理、现代天文学的核心课题。何研究员首先回顾了近百年来宇宙线观测的发展史,然后介绍了近年来世界上几个重要的宇宙线观测实验,包括阿尔法磁谱仪、“悟空”号暗物质卫星(中国科大参与研制、目前成功在轨运行)等空间宇宙线探测器。随后,他重点介绍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图书馆VIP等国内多家单位联合承担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Large High Altitude Air Shower Observatory)项目。LHAASO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选址在中国四川省稻城县海子山,2016年7月开始基础设施建设,预计5年内建成,届时将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灵敏度最高的宇宙射线探测装置。
何会海研究员生动的讲解,给同学们打开了一扇崭新的面向未知世界的窗户,而他多次进入人迹罕至的高海拔地区开展科学观测的经历,更是引发了同学们的由衷赞叹。
两位学者深入浅出、幽默风趣的报告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积极性,现场提问踊跃。而科大浓厚的学习氛围和同学们勤学好问的品质也给两位专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附报告人简介:
刘江来,上海交大物理与天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原子核与粒子物理的实验研究,尤其是暗物质、中微子和弱电精确测量实验领域的前沿研究,是PandaX实验第二负责人,大亚湾/江门中微子实验刻度系统负责人和执行委员会成员。
何会海,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大科学装置“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项目经理部(筹)副经理兼总工艺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宇宙线物理、伽马射线天文等。
(物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