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1日-25日,第十八届全国中高能核物理大会暨第十二届全国中高能核物理专题研讨会在长沙湖南师范大学隆重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理论所、高能所、近代物理所、山东大学、华中师大、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图书馆VIP、中国科学院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师大、河北师大、华南师大等20多家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300多人参加了大会。大会由湖南师大、中科院高能所、中科院大科学装置理论物理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主办,湖南师大承办。湖南师大校长出席开幕式致欢迎词,中科院前沿局黄敏局长参加会议并讲话,湖南师大物理学院院长致辞。
本次大会是全国中高能核物理领域的重要学术会议,每两年举行一次。会议期间,来自不同单位的专家介绍了我国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的BESIII实验、兰州冷却储存环实验,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上的LHCb、ALICE、Compass实验,美国Jefferson实验室和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RHIC、日本KEK的B工厂以及RIKEN的JPAC实验等国际重要的高能物理实验上最新实验进展和理论研究成果,并介绍了我国新一代的加速器对撞机-超级陶粲装置( STCF)和未来核物理大科学装置(HIAF),讨论国际上相关领域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本次大会有助于推动国内科研队伍在相关领域的合作交流和深入研究。
我校物理学院汪晓莲教授、浦实特任教授、查王妹特任副教授等九名师生参加会议,浦实教授应邀做了大会特邀报告,查王妹副教授做分会场的报告,向国内同行汇报了我校核与粒子物理学科,在相对论重离子碰撞实验和理论方面开展的研究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引起与会者的极大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应邀作大会特邀报告的专家学者中,山东大学许长补教授、清华大学张黎明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吴佳俊助理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郑阳恒教授、华中师大罗晓峰教授等都毕业于我校近代物理系。他们都是我国相关领域知名的学术带头人及活跃的青年专家。
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9.6.26